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云南资讯 > 正文

云南:安排20亿整治农村环境 以奖促治做环保

www.xibuxinwen.com(2010-10-23)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自2008年7月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云南省积极争取中央“以奖促治”政策支持,整合各级资源和力量,持续加大投入,综合运用多种治污技术,积极探索科学防治农村污染途径,千方百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保障、生活污水难治理、生活垃圾难处置、畜禽污染难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近日深入大理市、洱源县等地走村串户采访,耳闻目睹了云南用活“以奖促治”好政策、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实际成效。

  -整合资源,努力突破资金保障瓶颈

  云南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全省共有13万个自然村、3000多万农村人口。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日积月累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仅靠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至关重要。

  记者从云南省环保厅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先后下达给云南省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09个,共9206万元。其中“以奖促治”项目96个,资金7475万元,涉及65个县(市、区)。

  据了解,在“以奖促治”政策促动下,近两年,云南结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共安排了22.7亿元资金,解决了50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省环保厅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以奖促治”项目的配套资金。

  在推进“以奖促治”中,2008年和2009年,大理州洱海流域下龙门村等共37个村获得3559万元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在组织实施这批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中,大理州针对专项资金支持内容,积极整合“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乡镇(村)示范创建、大理市“百村整治”工程、文明卫生村创建、洱海保护治理等项目资金,实施村落污水处理、粪便中温沼气站建设、生态湿地建设、垃圾收集处理、饮用水安全、环保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累计投入17.83亿元,实施了400个村项目的建设。

  中央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深得民心,不仅专项资金项目深受当地欢迎,项目所在村庄群众更是踊跃参与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洱源县副县长马利生说,在下龙门村的综合整治中,实际总投资141.6万元。除中央专项资金61万元和整合洱源县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资金71.4万元外,群众还自筹资金7.1万元,并投工投劳580多个工日,折合资金2.1万元。

  各种环境污染防治建设项目资金得到有效整合,各级政府治污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积极筹资出力,有效突破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保障瓶颈。<--page--> 截至目前,云南在中央环保专项资金2008年下达的15个项目中,已累计完成涉及饮水安全保障、垃圾收集及处置、污水收集及处理、大牲畜养殖和畜禽圈舍改建等工程共计52项,共有8个村庄建设了卫生和生物净化公厕。2009年下达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的54个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进入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下达的27个项目已进入项目实施方案审批阶段。

  -注重实效,综合运用多种治污技术

  农村农户居住地相对分散,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污染防治措施。

  记者在大理市银桥镇西城尾村、白塔邑村和洱源县的下龙门村看到,经过综合整治的3个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尽管人来车往,房前屋后却见不到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的踪影,道路洁净程度丝毫不逊城区。

  据了解,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云南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基础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其他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沟塘沉淀净化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县城周边的村庄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庄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经过几年努力,大理州已在洱海流域建成5068个户用农村简易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运行,同时还完成了沿湖40个村庄污水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其中20个已投入运行。

  据了解,位于洱海湖畔的西城尾和白塔邑两个村子在建设好“户户通”污水收集管网基础上,采用了引进、消化的日本小型污水处理土壤净化槽工艺技术,分别建设了日处理为60吨、70吨的村落污水处理系统,有效缓解了村内畜禽养殖和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现象。大理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里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排入湖畔湿地时可达一级B标准。

  在地处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凤羽河畔、傍山而建的下龙门村,记者了解到,经过综合整治后,全村411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建成了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农户分散式庭院污水处理池30座,铺设污水排放管网503米,使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村里全面实行“农户缴费,政府补助,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新型农村垃圾清运制度,建成运转了1座农村垃圾焚烧站,农村垃圾定点存放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两项指标都达到100%。同时,建设堆肥池30口、沼气池20口、卫生厕20座,有效减轻了村民乳牛等畜禽养殖的污染,畜禽粪便等污染处理及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据测算,经过综合整治后,全村年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可达5.64吨。

<--page-->  -着眼长远,积极探索科学治污途径

  通过2008年、2009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云南省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些项目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各地还着眼长远发展,在推进“以奖促治”政策落实中,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措施、新方法、新技术。

  昆明市相继出台《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一湖两江”(滇池、长江、珠江)流域禁止畜禽养殖的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昆明地区“一湖两江”流域范围规模畜禽养殖迁建扶持的指导意见》等,在“一湖两江”流域实施全面禁养,科学合理地调整养殖区域,及时兑现补偿金,顺利进行680多万头(只)畜禽大搬迁,有效减轻了养殖业污染对滇池治理的压力。

  大理州积极探索实施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法示范项目,建成堆肥发酵池2600多口,太阳能中温沼气站10座,在洱海流域实施测土配方、平配施肥8万亩,布设主要作物控氮减磷示范样板7000亩,使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

  经过综合整治后,如何保持来之不易的好环境?下龙门村78岁的复员军人袁仲良告诉记者,现在,家家户户都与村民小组签订了“洱源县农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记者在一户村民家的堂屋看到,由县里统一印制成年历端端正正贴在墙上的责任书里,明确要求村民人人遵守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10条规定,共同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小组长袁月兰说,要动员全村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坚决不让污染反弹。

  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各县级人民政府认真担起了“以奖促治”政策落实的责任,环保、财政、监察等部门在项目审批备案、科学规划、技术咨询、规范建设、资金监管、验收复核、跟踪问效、督促乡镇政府确保工程质量并如期完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受自然地理条件、生产生活习惯、财力物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云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依然任重道远。(责任编辑:海浪)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