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陕西资讯 > 正文

陕西发展步入上升通道 建西部强省势已成时已至

www.xibuxinwen.com.cn(2012-07-07)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陕西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走在上升通道,阔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势”者,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大势所趋。“时”者,时不可失,时不再来,时不我待!

党的十七大以来,陕西从全省生产总值不足5000亿元,到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从全省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到突破5000美元;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西部落后省份,到阔步迈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 …这五年,陕西每一个步伐都步履铿锵,每一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变化都令人血脉贲张。

当其时,乘其势。面对发展态势、发展机遇,省委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5个目标: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而正是五年的蓄势,为陕西迈向新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调结构转方式开创新局面

陕西在加速发展中重量更重质,坚持“好”字当头,提出“拐弯超车”新思路,使陕西这一西部经济列车又稳又快地奔驰向前。

五年来,我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首先打通产业间界限,积聚要素,集群发展,推动产业互动联动,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条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8年获得丰收,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苹果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

优势特色产业增势强劲。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医药等产业产值实现连年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研发力度空前,新兴产业初露锋芒。通过组建成立工业研究院,积极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提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释放科技潜力。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初露锋芒。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五年来,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好”字当头,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十大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万元GDP能耗由2006年的1.36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129吨标准煤/万元,超额完成了“十一五” 下降20%的目标;

2011年,陕西制定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在电力、煤炭、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2011年,西安世园会为世界奉献了一道完美的生态盛宴,山水秦岭,绿色陕西成为三秦大地新形象,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变。

……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调结构、转方式,全省上下一心一意搞建设,让陕西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进入万亿俱乐部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391.3亿元,较2006年增加了7647.69亿元,这五年的增量是1978年到2006年28年增量的1.6倍;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33.05亿元,相当于过去五年总和的1.2倍。

日渐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陕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而伴随着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原先的发展“短板”正在成为竞争新优势,西部大开发实现突破性进展。

五年来,全省新建铁路2900公里,“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网基本形成;陕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800公里,总量位居西部第一,实现市市通高速,“米”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日益完善;2012年5月3 日,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机场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停机位123个,规模跃居全国第八、跻身世界百强行列。

“引乾济石”、采兔沟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相继建成,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运行,渭河全线治理、引汉济渭、汉江综合整治等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开工推动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更大,后劲更足。

三大区域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路子愈加明晰。陕西现已初步形成了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关中地区依托区位和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优势稳中求进;陕南地区围绕绿色产业寻求突破,实现经济快速赶超;陕北地区则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2006年至2011年间,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4.8%、14.6%和16.4%,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稳步增长。

陕西的胸怀也越来越开放。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落户高新;央企入陕;29家世界500强企业来陕投资;12家企业上市,融资460亿元……

      

百姓生活步入新时代

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在哪?从“强省富民”到“富民强省”,无疑就是陕西执政者对民生优先的最好诠释。过去五年最明显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把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注重顶层系统设计、健全制度安排,够格推进民生建设普惠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的理念指导下,仅2011年陕西的各项民生支出显露出惊人的增幅: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270%,农林水务支出增长52%、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增长30.2%、教育支出增长50.8 %、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6.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4.1%。40.39 万幼儿享受到学前免费教育,220.7万学生受益“蛋奶工程”;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体检,农村孕产妇享受免费住院分娩;1.1亿元补贴让老人安度晚年……

与抽象的数字相比,鼓起“钱袋子”的老百姓更能触摸到发展的温度。在农民眼里,辣椒成了“钱串串”、苹果变成“摇钱树”、泥人更是“金娃娃”。“一村一品”已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渠道。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是连年攀升:2011年达到5028元,为2006年的2. 2倍,提升逐年加快,五年增加了2768元,比1978年-2006年28年间增量还多642元。同时,城镇居民收入位次也不断前移。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5元,居全国第19位,与2006年比前移5位。

      

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过去五年最直接的表现是文化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五年来,陕西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输出着精神财富。

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得到再次诠释与广为传播。不惟如此,陕西人道德品质的新丰碑也在崛起:郭随宝、庞玉琴、窦铁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谱写不凡;戴俊、孟谋林、张少平在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熊宁、陈绪水、王振治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奉上爱心。

厚重文化积淀,使陕西成为探索文化产业振兴路径的先锋。2010 年,陕文投、广电网络、西影集团、广播产业集团、电视产业集团、演艺集团、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等省直八大文化企业集团,各项经营指标都快速增长。改制单位职工收入增长大都在20%以上。2009年和 2010年文化产业分别增长22%和25.5%,2011年上半年增长27.6%,占经济总量3.02%。

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曾经,我省的文化娱乐生活少得可怜,偶尔有场演出却一票难求。现在,十元钱一张的秦腔票,让老百姓可以过足一个月的戏瘾。不仅如此,从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到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免费放映。从达到国家先进单位的区县文化站到以大明宫、楼观台、法门寺为代表的诸多文化景区。经由民生,陕西文化向大发展、大繁荣目标渐行渐近。

历经五年的辉煌,陕西站在新的起点上。丰硕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奋力拼搏的结果。五年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为陕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主题和主线”,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一定能早日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续写陕西发展新辉煌。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