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青海资讯 > 正文

青海老皮影唱出了新调调

www.xibuxinwen.com(2018-03-02)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一尺白布,几幅皮影,锣鼓钹紧密地敲打,几根木棍在手中千变万化。伴随着老艺人洪亮的青海皮影腔,一出特别皮影戏《苏书记宣讲十九大》精彩上演,流传河湟谷地200多年的老皮影戏被唱出了新调调,引得台下乡亲们连连鼓掌。2月26日,“新时代、新梦想”青海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晚报记者走进青海著名皮影之乡——湟中县土门关乡红岭村。

    村里的皮影艺人张永全

    在土门关乡红岭村,人们不仅爱看皮影,而且也喜欢制作皮影。

    说起制作皮影,村里人第一个就会想到张永全。今年52岁的张永全,跟他的父亲一样是村里制作皮影的好手,也是湟中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泛黄的硬牛皮,在张永全的精雕细刻下,就会摇身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曾经还有意大利人闻名而来,买我的皮影作品。”张永全骄傲地说。

    锋利的刀尖在潮软的牛皮上“走马飞花”,短短数十分钟,一块手掌大小的皮影人物头像便被呈现出来。当记者走进张永全的工作室时,张永全正伏在案前专注雕刻,墙面上挂满了他和父亲的作品。从爷爷辈开始,他们家三代人一直传承着皮影制作技艺。

    在张永全记忆里,30年前的湟中县,至少有十五六支皮影班子,邻县也有,那时皮影很普遍,人们都爱看,“但自从电视开始普及后,皮影就很少有人看了,随着‘老皮影们’的相继离世,看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与许多同龄的皮影艺人一样,张永全也曾两度放弃父亲教给自己的皮影手艺。但最终还是拾起来了。张永全说,“耍皮影养不活家,只能出去打工,但有时候想想这是老人们留下的东西和手艺,不能失传。”

    皮影创新改革重获欢迎

    “皮影也得创新改革,要跟得上时代需求。”张永全说,有一次,他们在别的地方演出,当时定好演出时间是一个小时,但只演了20分钟就没人看了,回想起那次“惨痛”的经历,张永全至今难忘。

    “剧本老、唱词不新颖、年轻人不喜欢,再加上电视电脑等现代科技的冲击和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挣钱,无人愿意学,皮影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张永全说,为了让古老的皮影能够传承,他特意跑到外地去学习汲取各地皮影的制作技艺。

    “以前我做的皮影只能动动关节,现在的皮影还可以动眼睛,更加生动了。”张永全说,要传承这民间老技艺,除了要在形象上创新,更要在内容上跟得上时代,唱出老百姓自己的新生活。

    “自从把皮影创新改革后,反响很不错,大家都喜欢看,不少村子都邀请我们前去表演呢。”张永全高兴地说。张永全和红岭村的皮影戏班把《苏书记宣讲十九大》唱遍了十里八乡,还走出了山沟,唱到了周边的县城。虽然已经演出了100多场,但是张永全和戏班的师傅们越唱越有劲。

    皮影传承变得急迫起来

    “皮影虽然发展了,传承却成了问题。”在采访中张永全不断地对记者说起这句话,似乎想表达他急切的心情。如今,村子里学习皮影的人越来越少。截至目前,整个村子能制作皮影的人只有8个,而会唱青海皮影腔的人只有4个。

    “人是越来越少喽!”张永全掰着指头无奈地说,如何培养兴趣才是重点。

    为此,他们在村上建立了皮影传统文化培训基地。“我们不为别的,就希望能把皮影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张永全说。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