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内蒙资讯 > 正文

乌兰夫邀请全国文化名流走进内蒙古

www.xibuxinwen.com(2009-11-09)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

20世纪60年代,应乌兰夫主席之邀,全国文化名人走进内蒙古,历时近两个月,行程数千公里,从河套平原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古墓群到阴山古迹,访问、考察了内蒙古悠久的民族历史、源远的草原文化、灿烂的人文景观,论证了草原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翁独健、韩儒林、刘大年、王冶秋、金灿然等一行由翦伯赞先生带队,组成了全国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访问团来到内蒙古,首先抵达首府呼和浩特,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他们仔细观看了内蒙古考古成就和古代、近现代历史陈列。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存——石斧、石铲、陶器、青铜器、钱币等,吸引史学家们驻足观看,不时交换意见,论证草原文明对人类发展历史的巨大贡献。这些文物使他们仿佛看到了广阔无垠草原上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东胡、女真、蒙古等各个游牧民族是怎样走上历史舞台的,演出各自有声有色的剧目。翦伯赞先生感慨地说:“内蒙古是个历史宝库,要引起史学界足够的注意。”

吕振羽先生参观之后,抑止不住喜悦的心情,欣然命笔,赋诗一首,赞叹内蒙古:“大厦巍峨气象新,万年遗物细铺陈。辽金衣冠观蝉化,索鄂手工数异珍。元祖武功超一代,党人志节迈无伦。馆员争道敬斋事,铁骨丹心党性纯。”

诗中记述了辽金文物与中原文物无异,索古斯(今鄂温克族)、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精湛的手工制品;歌颂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武功超群,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气壮山河的狱中斗争。

7月26日,在参观呼和浩特市的席力图召时,吕振羽指着殿前大盛魁财东送的匾额“阴山古刹”说,此召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所建。院里矗立着康熙帝3次亲征噶尔丹御制记功碑,上面刻有满蒙藏汉4种文字。

7月27日,史学家们与自治区史学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内蒙古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及国家民委、自治区党政领导共100多人出席。范文澜在发言中强调历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以正确观点研究历史;只有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民族政策,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推动史学的发展。史学家提出自治区要加强蒙古史的研究,大力培养蒙古族青年史学工作者。

28日和29日,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大年先生作了题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儒林先生作了题为《关于蒙古史问题》的学术报告,自治区史学工作者和内大、师院两校历史系师生听了报告,受益匪浅。

8月初,史学家们从呼和浩特驱车向西沿大青山南麓,边走边考察,认定土默川平原在13世纪前后有葱郁的草原,北面大青山是茂密的森林,故有“青色的城”的美誉。在包头,史学家们登上了西北大青山,浏览了一段从呼和浩特至乌拉山约130多公里的我国最古老的赵长城。这段长城最高处约5米,夯土的层次分明。他们赞许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人物。赵国虽然是个小国,武灵王却在物资困难和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修筑了这个巨大的国防工程,令人惊叹。他敢于冲破传统的保守思想的束缚,发出“胡服骑射”的诏令。虽然遭到官僚贵族们的反对,他自己带头穿起了北方民族的胡服,士兵摈弃了笨重的战车,学会了北方民族骑马射箭战术。这项善于向兄弟民族学习的富国强兵之策,不正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学习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复兴中华的历史渊源吗?

8月21日至9月7日,翦伯赞率访问团考察了被史学家誉为“游牧民族的摇篮”呼伦贝尔地区。富饶美丽的草原、苍茫葱茂的大兴安岭,繁衍生息着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他们访问了草原城市海拉尔、满洲里,森林城市牙克石、扎兰屯,以及原始森林中的甘河、阿里河居民点。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公社参观时,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如同绿色的大海,牧民的毡包如绿海中的帆船,精彩的套马和驯马表演,使学者们身临其境感受草原文化。从牙克石出发沿森林铁路,他们观赏了各种树木组成的大森林景观。在阿里河参观时,访问团的成员看到了狩猎部落鄂伦春族居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住进了新房,从事驯养家鹿和农耕活动,是人类由原始部落生活转向农业文明的飞跃。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硕果。

考察中学者们对扎赉诺尔发掘的鲜卑古墓群和中俄边境的金界壕分外关注。从这些古文化遗迹中,他们看到了鲜卑人悠久的历史文化、女真人的防御工事界壕,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

史学家们返回北京后,在民族历史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上,汇报了内蒙古之行的收获,看到的有意义的史料和古迹,纠正了一些历史著作中不正确的说法。这次对内蒙古的考察,端正了史学家的研究方向。

翦伯赞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发表了散文《内蒙访古》,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考察中的见闻融为一体,把这次考察归纳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内蒙访古》已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韩儒林发表文章,称“内蒙古是祖国大家庭中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同年7月31日至9月20日,以著名作家、教育家、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著名作家、戏剧家老舍、曹禺,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教授吴组缃,音乐家吕骥,画家林风眠、谢雅柳,摄影家郑景康等十多位文化名人组成的中央文化访问团来内蒙古考察访问。

9月11日,叶圣陶、老舍一行来到内蒙古大学和农牧学院。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他们对《水浒》、《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的蒙文手抄本十分关注,询问翻译出版情况。作家端木蕻良还询问了蒙古族古籍《蒙文注解全书》等的整理情况。最后老舍代表客人为内蒙古大学写下了“民族团结,朝气蓬勃,掀起学术高潮,突破科学尖端”的题词,留下了热情的鼓励。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寄生虫标本陈列室,学者们特别关注自治区的畜牧业。叶圣陶详细地向寄生虫病学家蓝乾福教授询问牲畜的常见病及其防治办法。在参观家畜标本陈列室时,老舍不时称赞内蒙古培育的敖汉细毛羊、乌珠穆沁羊、呼盟黑羊等良种。当他看到体格雄健的三河马模型时,赞叹而诙谐地说:“我觉着让它拉车太可惜,只有威武的将军骑着才相配。”

9月12日,文化访问团来到汉匈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昭君墓参观考察。青冢前矗立的历代文人骚客题词留诗的碑刻,吸引着贵客们。

叶圣陶带头攀上冢顶,老舍腿脚不便,也奋力登高。在冢顶,艺术家们抒发怀古之幽情,一递一句地吟诵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别有村。一生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证实了青冢就是这个昭君墓。

13日上午,他们驱车来到五塔寺前,那精巧生动的砖雕,整体建筑的端庄,其艺术魅力吸引着艺术家们急切地登塔观看。塔壁上的浮雕,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那千变万化、惟妙惟肖的手型,那恰似微风吹拂的衣褶飘带,大家无不叹为观止。梁教授掏出尺子,丈量了塔的各部分的尺寸,拍摄了全景和细部后认定:“五塔寺的建筑成就,与北京的名刹古寺相比毫不逊色!”

 

下午,贵客们还专程到新城满民家庭作客。叶老、老舍、梁教授、吴教授等来到热情好客的主人关凌华院子时,那浓荫密密的葡萄架,各种盆花和花池的花鲜艳夺目。主人献茶敬烟,用刚剪下的紫葡萄款待客人。老舍也是满族人,对这家的房舍、用具、摆设倍感亲切。他们与主人攀谈起来,了解到主人从清末到解放后的生活变化,称赞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好。当他们了解到关老汉是满族,老伴金二焕是蒙古族,两个儿媳是汉族时,称这个家庭是民族团结的结晶。

代表团在参观即将竣工的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红山水库时,对这可御千年一遇洪水的大水库,叶老赋诗称赞:“自此辽河灾患绝,再欣沾润灌区多。”在参观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莫力庙水库后,叶老赋诗:“大坝万米聚众沙,庄稼牧草绿无涯。”军旅作家陆柱国诗曰:“万米大坝沙迭沙,巧夺天工非自夸。忽闻来客家首都,推栏请看北京鸭。”

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高瞻远瞩地重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特邀全国文化名流访问内蒙古、解读内蒙古、研究内蒙古、宣传内蒙古,促进了内蒙古文化建设。(责任编辑:李晔)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