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西部资讯 > 正文

诗人渭水:以年轻的心态拥抱鲜活的生命

www.xibuxinwen.com.cn(2018-01-1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渭水为黄柏塬诗会题词

  西部新闻网讯(王宝存)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这让关中西部的宝鸡有点惊喜,更有点得意。此刻,坐落在胜利桥南的绿城•逸水苑小区银装素裹、玉树琼枝,诗人渭水正坐在他家的家里,一边喝茶一边读书,潇洒从容的样子一如他的诗,深邃、高雅、宏大、悠长.......

  告别了工作岗位,并没有告别诗的江湖。年近古稀的渭水从不服老,他鹤发童颜,激情四溢,总是把笑容挂在了该挂位置,依然以自己年轻的心态拥抱着鲜活的生命,一不小心还整出一个新的名堂来,令诗坛一亮,也令我们这些小辈们汗颜、羞涩,自叹佛如。

  这,就是我最近读到的渭水。

  三十年前,一个农家出身的傻蛋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混进了文学圈内,企图用诗人作家的光环来改变自己粗糙的面容,他常常把给媳妇添衣服钱和给丈母娘买礼当的钞票节减下来,换成一堆堆书刊杂志,点灯耗油,痴人做梦。1986年第10期《诗刊》杂志头条位置,一首《1986:阿兹特克世界大战场》的长诗,犹如一道风味老道的美味大餐,使他如饥似渴的心灵得到了一次久违的满足。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爱上了诗,也爱上了足球。而那个名叫渭水的诗人,也就成了他追寻的偶像,心中的艺术大师。

  那傻蛋小子就是我自己。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去结识这位偶像诗人,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1988年6月30日《宝鸡日报》用一个整版推出“夏日诗会”,选取了九位诗人的作品,我和渭水先生一同出现在这个版面里。时至今日,我依然保留着这份报纸,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报纸上“诗会”,才逐渐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但遗憾的是诗与诗见面了,人与人并不相识。然而,上帝是神奇的,它给每一个结缘的人都安排了相逢的机会。1990年3月的一个下午,阳光铺平了柏油马路,在诗人怀白的引荐下下,我和渭水先生的手终于握到了一起。

  渭水,本名周抗美,出身于省城西安书香门第。父亲为省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老一辈戏剧作家,只可惜他生不逢时,中学未毕业就下乡到宝鸡县硖石公社姜王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那个穷山僻壤的西部山村,他一呆就是三年,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钻在被窝里读书,艰苦的生活不但没有将他击垮,反而磨就了他刚强的意志。并且萌发了文学创作的心动。

  1979年12月,初涉诗坛的渭水就一鸣惊人,当仁不让的把一组《挂甲屯的爱与恨》搬到国内大名鼎鼎的《星星》诗刊卷首位置,这组诗长达一百多行,字字句句充满对彭德怀元帅的深情讴歌,对历史的反思和拷问,一经推出,立马引起诗坛关注。1982年,渭水荣获首届《星星》诗刊创作奖。至此,他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渭水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旺盛时期。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诗刊》杂志多次在头条位置,力推他的社会抒情诗,《1986:阿兹特克世界大战场》《大难之后:中国的沉思》《1988:奥运会启示录》《水的哭泣》等长诗,让诗坛震惊,同行刮目。著名评论家冯至、刘湛秋、朱先树、阿红、吕进、田奇、沈奇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和赞扬。

  著名诗人秦巴子认为:渭水的诗具有近年来诗歌大潮中少有的珍贵品质。强烈的社会现实性,浓厚的抒情意味,极具个性色彩的主题意识与多视角的关照相互交融,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除了激情,还需要胆识和勇气。

  著名诗歌评论家沈奇说:“渭水是一个精神诗人——以气为主,以气取胜,兼之敏锐、机智、活跃,永远热情地忘我投入,理念上的求新、求变,其诗思广披博及,触须很多,显示出他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显露出他新的眼光和品质。”

  而我认为,渭水老师更多的是站在国家兴衰、民族大义的高度上,进行思考、探索和呐喊的,说明他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对未来是多么关心,多么热爱,这种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才是他的灵魂,也是他诗歌的主体思想和精神高度。他具有社会干预意识,敢于冲破政治因素的束缚,勇于担当,大至大气,构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情调和艺术风格。比如《挑战》《人祸》《套口罩的日子》《中国,五月的泪水》等,无一不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渭水在给文学作者讲课

  当然,纵观全貌,我们会发现渭水创作的题材是多领域的,创作形式的多样态的,审美角度是多层面的。除了长篇叙事抒情诗,还有黄土高原的文化诗,生命的体验诗、爱情诗等。《关于龙》《我们相逢在延河桥上》《安塞腰鼓》《中国西部歌狂潮》等就属于黄土文化诗。《重庆一日》《邂逅》《关于夏天》《在冬天》《沐浴》《夜歌》《男人女人》就属于生命体验诗和爱情诗系列,在他的创作中占有了相当的比重。

  诗人走遍了祖国各地,踏遍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风雨雨,同时也更多的体会到世间的酸甜苦辣、爱恨别离。这些诗作立意新颖、生动凝练、感情饱满,被行内人士称为“生活中的软抒情诗”。一度引起诗坛的关注和读者的热议。尤其以组诗《面世》等为典型代表,在《诗神》《绿风》显著位置刊发后,立马被炒得青烟袅袅。

  著名诗人田奇认为:“《面世》标志着渭水诗歌创作的新起点,这是渭水宇宙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艺术熔炼最佳状态的产物。”

  著名诗评家余小刚称:“渭水的创作追求,是一种向史诗靠拢的自觉。”

  诗人景斌说:“《面世》以人生、灵魂、环境、命运为符号,对人类生存本相和主客观境遇进行了穿透力的探索。”

  从1976年步入诗坛至今,渭水已经在新诗创作的道路上整整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发表作品1000多首,出版了《诞生》《静夜写意》《渭水抒情诗选》《面世》等四部个人专著。作品连年被收入中国诗歌年选、中国优秀诗歌作品选等权威性版本,多次译介国外,多次获国家和省级报刊诗歌奖。然而,他拥有的鲜花和掌声还远不止这些,《中国文学名人传略辞书》《中国诗歌词典》以及省、市作协的年鉴都没有将他忘记,并且留下足够的位置。

  1983年10月15日,能容纳1300多人的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大礼堂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由他与诗人商子秦组织策划的“金秋诗会”如期举行,各路诗人、文学爱好者蜂拥而来,场里场外水泄不通。而玉杲、田奇、晓蕾、闻频等诗坛大腕的登台朗诵,更是为宝鸡诗坛增添了难得的色彩,注入极大的活力。

  1984年11月,在省作协的支持下,由渭水主持编辑《长安诗家》丛书正式出版。丛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诗人自费出版的诗集,十位诗人均为陕西诗歌舞台上的人物尖尖,也正是这套诗集的自费出版,开创了国内诗人自费出版诗集的先河,也引发了诗歌图书出版的热潮。

  1986年5月,渭水、商子秦再度联手,在宝鸡举办了“秦岭诗会”,著名诗人沙陵、田奇、晓蕾、闻频、子页、曹谷溪、沈奇、岛子、路漫以及四川诗人鄢家发、宁夏诗人屈文琨、甘肃诗人陈默等悉数到来,又一次把宝鸡的诗歌创作推向高潮。

  近年来,宝鸡每年都要举办多场次以诗歌为主题的创作、采风、朗诵及大赛活动,而每次活动都离不开渭水的身影。去过他家的人大都知道,在他的书桌上不是专业协会、文学团体、大专院校寄来请柬、邀请函,就是他给作者撰写的评论和序言。在他的影响、感召和扶持下,宝鸡诗歌创作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数百人,许多诗人从此出发,走向了全国.......宝鸡,之所以被称为新疆的石河子(诗城),与渭水老师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有人说,渭水是中国诗坛的常青树。而我认为,渭水就是滔滔渭河的人体化身,命运注定他的一生离不开水,更离不开诗,只有在这种因素的养育下,他的生命才能长长久久,生生不息。

编辑:西部新闻网宝鸡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