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吴福春:各占一体——欧阳询《九成宫》笔势管窥

www.xibuxinwen.com.cn(2018-01-09)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吴福春
     (文/吴福春)欧阳询的书法,历来的评论皆贯以“险劲”二字,《旧唐书》本传上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新唐书》则云:“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在初唐,由于唐太宗的喜好,士子竞相仿效王羲之书法,由此形成初唐气象。而在初唐,欧、虞并称,实际上欧阳询的书法成就胜于虞世南。二人俱出王羲之,又都上承北朝余绪,不同的是欧阳询的书风侧重于“威而不猛”,虞世南的书风侧重于“和而不流”,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唐欧、虞两家书,各占一体。”当时人评书,津津乐道于“笔力”、“笔势”,而以“险劲”见称的欧阳询,似乎更得时誉。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品,也是笔者临习最多的一本帖。《碑帖叙录》云:“书极浑厚沈劲,气韵生动,是千余年来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可以说是历代佳评如潮。笔者根据日常临习心得,试谈一下《九成宫醴泉铭》的笔势。
 
  关于什么是笔势,似乎找不出什么详实而确切的定义,古来的论述大多言简意赅,语焉不详。蔡中郎有《九势》之论。《晋书.王羲之传》中说:“论者称其(王羲之)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南史.王藉传》云:“(王)藉又甚工草书,笔势遒放。”徐浩论书说:“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近世萧、永、欧、虞颇传笔势。”《宣和书谱》中说桓温“字势遒劲”。等等,关于笔势的记述很多。笔势自魏晋至唐为书家所尚,宋之后鲜有论及笔势者。古人论书,言简义奥,多用比喻,不可捉摸,兼之时是更迭,所以同时代的人,以及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当时也缺乏统一的一本教科书,对不同见解加以归纳总结,对同一个概念没有标准化的定义,所以对笔势的理解及所指也见解不一,这种状况到今天也是如此。笔者以为,笔势的涵盖面试多方面的,并不是确指某一方面的。笔势有包含力量方面的,如“天然绝逸,极有笔力”;也包含速度方面的,如“鹰隼初击,以骏快称”;也包含气势方面的,如“螭盘虎踞之势”;也有法度方面的,如“布置婉媚,结构有法”;也有笔锋方面的,如“戈戟铦锐”、“锋棱俱出”;……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四月刻,楷书24行,行49字,富平青石质,原石现存陕西麟游县城,漫漶剜损不可睹。以现存明代驸马李祺本为最善拓本,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为“最旧唐拓本”,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则记为“北宋拓”。现在大家一致认为是宋拓本。关于其书法风格,《九成宫》是楷书结构中稳定、平衡、匀称的极则。大欧之法,尽备于此。《唐人书评》说:“欧阳询书若草里蛇驚,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徐浩说,欧阳询颇传“钟张二王”笔势,究系何指,虽可意会,但历来语焉不评。
 
  笔者以为,《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笔势,主要表现有四:一是笔锋铦利,而是法度森严,三是笔力强健,四是体势险峻。
 
  一、铦锐二崚嶒的形态是杨隋和初唐的时代特征,所谓笔势,大约也体现于这种点画形态之中。欧阳父子的碑刻也呈现出这种锋利的形态。欧阳询传世墨迹本如《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皆呈现出锋利的用笔形态。另外的如《苏孝慈墓志》、《董美人墓志》《雁塔圣教序》、《韩仲良碑》等许多碑刻都是这种“锋稜俱出”的形态。郭尚先《芳坚馆题跋》元:唐初人皆沿隋旧,专为清劲方整。《九成宫醴泉铭》的锋棱铦锐的风格的成因主要是两方面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欧书用笔使然;一方面是工匠刊刻造成的。欧阳询的用笔瘦挺强劲,迥出各家,是其显著特色,“森森焉若府车矛戟”。潘伯鹰认为欧书的来源为《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等,言之凿凿,其实这些碑刻欧阳询未未必寓目,但值得肯定的是,欧阳询主要生活在隋代,入唐时已垂垂暮年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笔下带有浓重的宇周杨隋时代风貌是不容置疑的。另外,工匠刊刻也是造成这一形态的重要因素,古代刻刀为铁制焠火,刀薄而利,刻出的刀口的形态是铦利棱嶒的,这种刀痕与现代的合金制的厚刃刀所刻的刀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种铦利棱嶒的刻痕自唐中后期以后,很少再看到了,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书风的改变;另一方便,与刻刀与刀法的随时代变异有关系。这后面一点虽无出土工具佐证,但从万文韶和邵建初的刻痕分析,其刀刃和刀法是有大的差异的。
 
  二、《九成宫》的法度森严,也是体现笔势的一个重要方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之森严,为碑刻魁首。欧阳询颇传“钟张曦献”笔势,要亦不离乎法度。徐浩接着说了: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骨的特点,我想有二,其一是瘦硬;其二是强调了骨架,即空间结构。点画的瘦硬和骨架的稳固是《九成宫醴泉铭》的绝胜之处。欧阳询在《传授决》中说:每乗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苦;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即强调了笔势,对用笔喝结构的理性化分析、处理,形成了欧阳询法度森严的理论基础。而法度森严,只是显著的体现于隋唐碑刻中,后世即将绝矣。
 
  三、力量感。力量感是由笔力体现出来的,是晋唐书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课题。写字要有力量,下笔要有力度。王憎虔论钟元常、卫瓘、梁鹄、韦诞等人时云:“莫能优劣,但见其笔力惊艳”,卫夫人《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全身之力以送之。”力量感是书法的一个重要命题,舍此则了无精神风骨。且看蔡中郎在《九势》中高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古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下笔有了力度了,点画就有个美感: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此势殆笔势乎?欧阳询自己也在《用笔论》中说:“夫用笔之法,急促短搦,讯牵疾挚,悬针垂露,蠖曲蛇伸。”可见要写出有力量感的点画,不但要下笔有力度,而且要有速度、有厚度。对于以劲胜的欧书《九成宫醴泉铭》,则正体现了用笔的力度、速度和厚度。徐浩讲,“欧、虞为鹰隼,褚、薛为翚翟”,鹰隼的猛禽,翚翟为丽鸟,“夫鹰之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出,肉丰而力沉也”。诚然,《九成宫》与《雁塔圣教序》相比,《雁塔圣教序》为翚翟,备色而肌肤媚丽,《九成宫》则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点如高空坠石,画如千里阵云,仅仅是前人为了便于表达而作出的比方,对于实际操笔书写而言,下笔不用力是无法写出《九成宫》中的笔画的。高空坠石,千里阵云是对点画的势的状态上的比喻,下笔有力存在于书家挥运之际,而从写成的点画上体现出来的视觉上的效果。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速度是无法完成书写过程的,“夫用笔之法,急促短搦,讯牵疾挚”,说的即是速度。欧阳询《八诀》中说:“点如高峰之坠石”,高峰坠石由于势能很大,速度非常快,打到地上后,立刻迅速弹起来,所以书写时的速度是必须迅疾有力的。再如横如千里阵云,历来的论述都视为地平线上排列的云,缓慢而有起伏。我其实千里阵云,不一定是指地平线上的云,而是长空中的云,千里并非实有千里,而是辽阔之意。千里阵云,阵是云布列如阵。空中的云能横为一阵,说明有大风,不然是满天云朵,不会排成一阵。当空中起大风时,云被吹成一排,这是速度与力量的体现,岂能以“缓慢”二字方之?请看《九成宫醴泉铭》中所有的横画,如铁画银釭,锋棱俱出,没有一定速度是写不出来的。如果千里阵云有起伏的含义的话,那么在《九成宫醴泉铭》中,这起伏也仅仅是指在线条粗细有变化。千里阵云还有一个方向的因素,横画都是有一定斜度的,当然这种斜度在北朝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写的。至于厚度,在《九成宫》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历代评论中“刚柔内含”、“点画丰腴”、“欧书得其骨”,正是强调厚度。欧阳询在《传授决》中一开篇说:“每秉笔必在圆正”,这句话怎么理解,就是笔笔中锋。不难理解,薄片是传达不出来遒劲的笔势的,只有圆正,才能骨气洞达,才能体现出“肌肤之丽”的美感。
 
  四、险峻是欧体笔势的最显著特点。苏轼云:欧书“劲险刻厉,正称其貌耳”。梁巘云:“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馀地,而双通体严谨,安顿照应不偏不支,帮其险也劲而稳。”可谓深知欧书个钟三味。从物理学上来讲,唯险才能生势,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以险造势真是绝顶的聪明。欧阳率更于平整、稳定、匀称中的时出险笔,写出《九成宫醴泉铭》,被奉为千余年来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相较屡经翻刻的《孔子庙堂碑》实在要胜出许多。因为严格来讲,现在我们看到的《孔子庙堂碑》并不是唐刻,当然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唐楷,初唐峻利崚嶒的刀痕荡然无存,当然初唐用笔也是无从目睹,有人比之《昭仁寺碑》,而《昭仁寺碑》的确是唐刻,《孔子庙堂碑》也无法和《昭仁寺碑》相比较。刘熙载以“各占一体”评论欧、虞两家,则是用唐刻宋拓之《九成宫》等欧书与宋人复刻之《孔子庙堂碑》性比较,在没有评估宋人复刻究竟达到原刻几成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会有多少说服力呢?
 
  尽管如此,刘熙载以“各占一体”评骘欧、虞颇传“钟张羲献”笔势,还是准确的,不然又能怎样呢?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